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在线阅览 >> 2025年第2期 >> 正文

藏彝走廊的碉楼和祭山会

文 / 图 李锦

  在藏彝走廊的北端,主要居住着汉、藏、羌等民族。这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碉楼和祭山会,都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表现。

  碉是青藏高原居民的一种建筑形式。在青藏高原上,高碉有三个高密度分布区域:岷江流域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理县、汶川县等羌族地区,大渡河流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等藏族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山南地区。前两者都位于藏彝走廊的北端,即岷江和大渡河上游地区。

  岷江和大渡河上游的羌寨和藏寨,都有着基本相似的村落布局,其特征是依山而居。岷江、大渡河及其支流,是奔涌在高山峡谷间的激流,河流深切,在两岸形成一些缓坡,也被称为河谷台地。这里往往土层较厚,植被丰茂,用水方便,因而成为人们建立村寨的地方。由于土地稀缺,人们舍不得在平坦和肥沃的土地上建房,房屋都建在依山的地方,形成了顺着山势层层叠叠分布的房屋布局。村寨中的碉楼,则是最为醒目的景观。

  汉文典籍中关于碉的记载最早见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称冉駹 “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至十余丈,为邛笼”。 “邛笼”为羌语,意为碉楼。《隋书·附国传》也曾记载,嘉良夷“无城栅,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垒石为巢而居,其巢高至十余丈,下至五六丈,每级丈余,以木隔之。基方三四步,石巢上方二三步,状似浮图。于下级开小门,从内上通,夜必关闭,以防贼盗”。这一记载,不仅说明了碉的形态,而且也指出碉为防御性建筑。历史学家考证后认为,冉駹是今天羌族的先民之一,嘉良夷是今天嘉绒藏族的先民之一。

  在今天茂县的黑虎乡,仍然保留着大片的碉楼。羌族的碉楼多建于村寨内,高度约10米至30米,主要用于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以黄泥土为粘合剂,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向上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不吊线,也不用柱架支撑。碉楼在当地人生活中是具有神性的建筑,每年的羌年,当人们祭神还愿时,就会给碉楼挂红,表达敬仰。

  嘉绒藏族聚居的丹巴县被誉为“千碉之国”,这里的古碉楼多达580座,仅莫洛村就有25座碉楼,每座碉楼都有自己的名字,如扎勒碉楼、格鲁碉楼等。根据碳14测定,丹巴最古老的碉楼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悠久历史。在莫洛村,这些古老的碉楼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错落分布,与莫德龙大沟的峡谷和孜巴龙神山的白雪共同绘制出迷人的风景。莫洛村的民居建筑相对分散,从远处观察,古老的碉楼和树丛小径呈现出一种随机而和谐的分布,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整个莫洛村的中心是三座碉楼组成的民居组团,碉楼周围的民居也是最为古老的。其他地方的碉楼则比较分散。莫洛村的村民也用修筑碉楼的方式修建碉房居住,有的碉楼和碉房分离,有的则和碉房连为一体。莫洛村附近有新石器时代的丹巴罕额依遗址,距今约4500年。遗址有非常完整的石片砌筑房屋遗址,可见当地修建碉楼和碉房的建筑技艺应用很早。

  在藏彝走廊北端,神山信仰和祭山会为多民族共享。极具代表性的,就是墨尔多神山的祭山会。藏族的神山信仰,通常是通过在山下的白塔祭祀和转山来表达,但墨尔多神山的祭祀是从墨尔多寺庙会开始的。

  在藏彝走廊内,墨尔多神山不仅是青藏高原东部最重要的神山之一,而且因为助力嘉绒兵士出征西藏,平定廓尔喀入侵而被列入清廷祭祀,是民祭和官祭并存的庙宇。清乾隆中叶至民国时期,地方官员会在每年春秋季节朝山祭祀,并游览山水风光。据说农历七月初十是墨尔多山神的生日,人们会举办隆重的庙会,中外游人、香客不断,有时达一两万人之多,有的信众从这一天开始围绕墨尔多神山方圆七八百里进行转经还愿活动,也有的提前转经,以这一天还完愿至庙前上香结束。

  举行祭祀仪式的墨尔多寺,集不同宗教和宗教派别于一体。它始建于公元1671 年,是祭祀墨尔多山神为主的山神庙,属苯教寺院。1908年,庙址所在的章谷屯岳扎街团首段有德主持寺院的翻修扩建。1942年,寺院毁于大火。1943年,段有德之子、岳扎乡乡长段天和刘继华再次主持修建寺院。因段氏父子为道教信徒,寺庙供奉了道教神祇。1982年,一名格鲁派喇嘛主持修复工作,又为寺院打上了格鲁派的印记。今天,这里成为兼具藏传佛教、苯教、汉传佛教、道教等各民族信仰的宗教活动场所。大殿正中供奉着墨尔多山神,同一殿堂中还供奉着千手观音,二楼供奉太上老君、镇王爷(龙王),三楼供奉玉皇大帝、莲花生佛和白诺赞拉以及女蜗圣母等神像。住寺僧人不管是喇嘛、道士或和尚,在庙中皆和睦相处,互为尊重,信众在寺庙周围转经时,可自由选择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除此之外,各地信众还会以传统的歌舞祭祀墨尔多山神。上午9 点左右,由岳扎街和岳扎坝村民组成的汉族舞狮队敲锣打鼓来到墨尔多寺,首先朝拜墨尔多寺,绕寺三周,再进行舞狮游街活动。舞狮队成员以当地汉族为主,舞狮队中年纪最大的陈利明老人告诉笔者,墨尔多庙会舞狮的习俗在当地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目的是为了祛邪禳福,祈祷来年吉祥如意。上午11 点左右,信众陆续祭拜完寺庙之后,来自附近村寨的嘉绒藏族则将传统的山歌和仪式舞蹈“达尔尕”敬献给山神。

  墨尔多庙会多宗教共存的现象,使得来自各地的汉藏民族可以共同祭祀、共同娱乐,是藏彝走廊典型的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文化现象。

雪山下的莫洛村 阿罗摄影.jpg
雪山下的莫洛村

2-3碉楼林立的莫洛村.jpg
莫洛村碉楼林立

墨尔多庙会的仪式舞蹈“达尔尕.jpg
墨尔多庙会的仪式舞蹈“达尔尕”

墨尔多庙会 张健摄影.jpg
墨尔多庙会

7-4墨尔多神山与麦田.jpg
墨尔多神山与麦田